铁娘子开启“告别外交”,16张图一览默克尔执政
铁娘子开启“告别外交”,16张图一览默克尔执政成绩单!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用这句话形容默克尔执政下的德国,应该很合适。
担任总理期间,她带德国迎来了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;同时,却也不得不带着德国走向金融危机、欧元危机、难民危机,以及现在的新冠危机。
今天,小编就带大家,用16张图盘点默尔克执政16年的成功与失败,看看这位铁娘子是如何一步一步,塑造了如今的德国。

一、任期时长
2005年默克尔上任时,小布什还在“统治”白宫,周杰伦刚发布了《十一月的肖邦》,一首《夜曲》人人传唱,“智能手机”还是个新鲜词汇,第一部iPhone两年后才进入市场。
到如今,默克尔时代持续了16年。
这是什么概念呢?
隔壁意大利换了9任总理(下图浅棕色),姓贝卢斯科尼的都有两位,汉堡队更是换了23次教练(下图蓝色),而默姨始终屹立不倒(下图橙色)。

也因此,默克尔成为迄今欧洲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。
二、支持度
从初上台时饱受争议,默克尔用行动一步一步赢得了民众的信任。
历年满意度调查中,她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。可以这么说,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是德国最受尊敬的政治家之一。
然而,因为欧元危机和难民危机,她在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始终毁誉参半。


今年大选在即,CDU的民调结果让人忧心,也难怪媒体这么形容她“Person beliebt, Partei beschädigt”。
三、电费
2007年6月的G8峰会上,默克尔与其他领导人达成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质性决定,这为她赢得了“气候总理(Klima-Kanzlerin)”的美名。
然而,在那之后,德国环保方面并无巨大进展。
不仅如此,默克尔还对“退核”表示怀疑,2002年就通过的“逐步退出核电”法案,也因此实施缓慢。直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,迫于一路下跌的支持率,她才转变态度,宣布2022年底前最终退出核能。
除此之外,默克尔还曾承诺,为促进可再生能源而征收的EEG附加费将不能超过每千瓦时3.5欧分,以免给消费者带来过多负担。
遗憾的是,“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”,EEG附加费就如下图展示的那样,早已达到6.5欧分。

“混乱的、无序的能源转型”——默克尔“气候总理”的美名,也成了她受抨击的靶子。
四、移民
提到默克尔,就不能不提在2015年难民危机中,她的那句“我们能做到(Wir schaffen das)”。
在默克尔的带领下,德国如今成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国家,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有移民背景。
而与很多人的质疑相反,(直至疫情爆发)尽管难民人数众多,德国刑事犯罪总量却大幅下降,外国人失业率也有所降低。


五、经济增长
尽管面对各种危机,默克尔时期仍将因“经济繁荣”而载入史册。
在过去的16年里,没有任何一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德国,就连美国也没有。无论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,还是如今的新冠危机,德国都相对成功地完成了缓冲。

2010年至2020年,更是被经济学家称为“黄金十年”:经济连续增长,就业率不断上升,失业率下降、甚至在部分地区为0。
然而,德国的经济增长也加剧了欧洲各国经济水平的失衡——意大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不升反降。

六、国家债务
在默克尔执政前的几十年里,德国的债务走在一条稳定的上坡路上,直到她掌权,债务发展有点像坐上了过山车。
在2008/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,债务水平急剧上升,那之后,是漫长的“还债期”。
默克尔和财政部长沃尔夫冈·朔伊布勒还提出“Schwarz Null(黑色的0,指德国政府以收支平衡或盈余为目标的财政政策)”的目标,这个词也喜提2014年德国十大词汇。
2021年,新冠危机中不断出台的救助政策,让债务水平再次飙升。

虽然经历了上下波动,默克尔在执政16年后,尤其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后,仍是设法保持了债务的稳定,这值得肯定。
7、财务预算
默克尔曾经想过简化德国的税收制度,在她的计划中,德国将只有三种税率。然而,在她执政期间,尽管改革的呼声很高,默克尔还是没有实质性的动作,如今的德国仍是一个高税率国家。
高税率的同时,国库被填得满满。
税收估算几乎每六个月就要上调、甚至是大调一次,预算支出也随之上调。现任联邦政府已将投资预算提高到每年500亿欧元,已然创下了历史新纪录(见下图),然而,很多经济学家仍认为这个数字太低、太保守。

除了投资支出,社会保障支出也在联邦预算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例。根据目前的预测,直到2025年社会配额占比都将维持在32%的水平,即每年有约1000亿欧元的相关支出。

八、创新
作为一名科学家,默克尔很看重科研。在她执政期间,用于研发的支出大幅增加,联邦政府也推出了无数的资助计划。
然而,资金很多,成果很少。专利申请的数量大幅度下降,初创企业的数量也在下降。直到疫情爆发,疫苗制造商Biontech才为德国挽回了一点颜面。

九、家庭与工作
更好地平衡民众的工作与生活,一直是默克尔的工作重心之一。
早在上任之初,她就与当时的家庭部长一起启动了几个项目:增加日托班和全托中心、提高父母金等。
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回报:妇女的就业明显增加,就业比例提升了近14%;新的家庭模式和角色分工得以建立,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休育儿假。

十、数字化管理
2017年,默克尔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,“在数字化管理方面,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”。
然而,认识到位了,行动没跟上。如下图,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,德国排名不升反降,从曾经位列前十,来到如今的位列25。

早在2001年,德国前总理格哈德·施罗德就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几年后,要是还不能通过互联网申请身份证或驾驶证,简直没法理解”。
20年过去了,一切如故...
十一、女性领导力
默克尔是德国第一位女性总理。然而,她却似乎并未将激励更多女性管理者出现,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之一。
结果就是,自她上任以来,女性高管在私营企业和公共管理部门占比增长并不顺利,而如今联邦议院中的女性比例也已经下降到2005年的水平。

十二、建设与住房政策
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,德国都被视作房地产相对便宜的国家。
然而,如今时代已经改变。几乎全德房价都在上涨,一些大城市更是一路飙升。
自默克尔上台以来,柏林租金已经上涨了130%。这背后,建房不足是原因之一。

人们一再呼吁政府有所作为,以改善住房短缺的问题。然而,联邦政府没有采用降低土地转让税的办法,而是推出了一种新的补贴——住房儿童金(Baukindergeld)。
至于这项补贴作用如何?
联邦政府是这么说的:它已经使许多家庭实现了住房梦;另一边,专家们意见却正相反:这项补贴造成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。

十三、贫富差距
政治家、专家和记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警告:声称德国贫富差距正在变大,中产阶级正在被侵蚀。然而,这些说法背后并无事实支持。
在默克尔执政的16年里,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并无显著变化:中产阶级规模几乎与她上台时完全相同,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规模也仅有轻微转变。

当然,对于德国的那些投资者们,默克尔时期可以算得上是“黄金时代”。
尽管金融危机和新冠危机中股市两次崩盘,2005年以来,MSCI World指数仍上涨了超过150%,德国Dax指数涨幅也高达88%。
十四、工作
德国失业率的下降堪称奇迹
然而,奇迹背后也是有代价的:签署劳资协议的雇员人数在下降,工会成员的数量也在下降,而自默克尔上任以来,低工资人群数量一直停滞在一个较高的水平。
十五、海外出访
担任德国总理的16年里,默克尔可以说是“游遍世界”,共计533次海外出访。
其中比利时占了大头,倒不是因为默姨痴迷于这里的薯条和巧克力,而是因为欧盟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。排除比利时,法国也是她常访问的国家。

除此之外,中国也备受关注:默姨共访问中国12次,这与德国前总理科尔相比显著提升,要知道同样是在任16年,科尔仅仅访问过中国4次。
十六、贸易伙伴
中国的崛起,可以说在过去16年里持续性地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。德国作为一个主要出口国,深深受益于此。
从2005到2020年,中国超过法国,成为德国货物出口第二多的国家,汽车、机器或化工产品的需求持续走高。
除此之外,波兰也在2020年首次成为德国最重要的5个贸易伙伴国之一,其背后是东欧经济的复苏。
可以说,无论是中国、波兰这样新兴崛起的伙伴,还是法国、美国这样的老朋友,德国都从世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良多。

危机与繁荣,追捧与争议,褒奖与批评,默克尔执政的16年里,她与德国都经历了太多,用16张图去描绘,还远远不足。
不过无论成败,她的时代都已接近尾声,接下来的德国,还要看下一任领导者要带领去向何处了。
